冷链是指配备专门设施、设备的,能够始终维持产品品质所需低温环境的,由生产、贮藏、运输、销售、配送到消费前各环节组成的低温保障系统。
冷链物流可以在生鲜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储藏等过程中保持低温,以保证质量,减少损耗。同时,冷链物流还可以应用于医药领域,保证疫苗、生物制剂、精密医疗仪器等对有温度要求的医药产品的运输质量。
冷链物流由预冷处理、冷链加工、冷链储存、冷链运输和配送及冷链销售几方面构成,涉及冷库、冷藏车、保温盒、冷藏陈列柜等设施。
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政策环境解读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部署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八项措施:一是健全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二是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三是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经营创新, 四是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 五是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六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七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八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规模
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为1.8亿吨,比上年增长3300万吨,同比增长22.1%;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3035亿元,比上年增长485亿元,同比增幅19%。到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780亿元。冷链基础设施设备水平进一步提升,2018年全国冷库总量为5238万吨(折合1.3亿立方米),新增库容488万吨,同比增长10.3%。
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经营模式
在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价值链条方面,中游行业由运输环节(包括干线运输和配送)、仓储环节(包括仓储和装卸)以及其他环节(包装、分拣、贴标等增值服务)构成,其中运输环节所产生的价值最高,约占整个产业价值的40%,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平分秋色,各占价值链条的30%。
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分析
2014-2018年冷链业务发展迅速,百强营收规模不断扩大,年复合增长率达21.89%。2018年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冷链业务营业收入合计达398.24亿元,同比增长53.27%,增幅突破新高。从百强企业收入占整体市场规模比重来看,2014-2018年这一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14年的9.89%增加至2018年的13.80%,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但整体来看,百强企业收入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市场份额较为分散,集中度较低。
以上数据、内容参考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艾媒报告|2019-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剖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评论需要审核后进行展示,请勿重复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