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业剧烈洗牌,“187标准”或于近期落地

  据最新消息,互联网金融平台管理新规正在加快酝酿推出,备受业内关注的“187标准”或将于近期正式落地。

       在过去的两个月当中,P2P“爆雷潮”不断加剧,网贷行业亟待监管。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645家,相比6月底减少了218家。据不完全统计,7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218家,其中问题平台165家(提现困难143家、跑路19家、经侦介入3家),停业转型平台53家。

       P2P如何脱离“信息中介”的本质,引爆雷点,进入当下的洗牌期?

  P2P行业脱离“信息中介”的本质

  事实上,P2P作为一个“信息中介”,它的任务是匹配出借人与借款人,不需要承担信用风险,按说不应该会有如此大的动荡,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大范围的连环爆雷呢?

  艾媒分析师李松霖表示,“作为一个新兴行业,p2p发展过程各平台中惯用广告、前期高回报等手段,吸引金融知识薄弱甚至对此一窍不通的用户参与到浪潮中,而由于法规未能及时完善、违法集资成本过低等问题,巨大的利润和的资金流动性无疑为爆雷提供了温床。”

  对于频繁爆雷的原因,艾媒分析师李松霖认为,“原因有如下几点:环境原因,头部企业率先出现爆雷情况引发投资人恐慌,其他较小规模平台便容易被殃及,对其信心的下降促使他们撤资提现,引发后续问题。平台原因,平台自身打破了风险和收益的平衡,选择自己获得高收益,投资人承担风险,跑路在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流问题面前成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于是爆雷也在所难免。归根结底在于金融市场的两个要素——信息和信用出现问题。”

  纵观P2P行业发展,不难发现,其脱离“信息中介”的本质并违规发展的乱象已成为潜在的秘密与隐患,此次爆雷有其必然性。

  依《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规定,金融机构办理存款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1、将存款用于账外经营活动;2、擅自提高利率或者变相提高利率,吸收存款;3、明知或者应知是单位资金,而允许以个人名义开立帐户存储;4、擅自开办新的存款业务种类;5、吸收存款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客户范围、期限和最低限额;6、违反规定为客户多头开立帐户;7、违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存款行为。

  李松霖认为,违法的p2p平台无疑是钻了该项规定的空子,大多数违法平台都是原本没有其他现金流来源的个人或企业,且需要不断流动的资金,因此需要通过提高利率、开办新型存款业务种类等行为吸引用户,而监管的难度大和投入度低,使得该类平台能通过做账等行为掩盖违法行为。

  引爆雷点-资金端+资产端+备案大限将至

  为什么会在这个时点集中爆发呢?据诺亚财富解析,“资金端+资产端+备案大限将至”成为了P2P行业的引爆点。

  首先,P2P流动性紧缩,导致资金端供血不足。

  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深入推进,M2增速、社融增速放缓,许多领域都出现流动性紧缩的情况,P2P行业尤为明显,即使2018年整体边际放松,但P2P行业依然凉意满满。

  自2017年中开始,P2P平台的资金净流入不断下滑。依赖借新还旧的平台失去充足的流动性作为支撑,现金流断裂“指日可待”。

  其次,宏观去杠杆加监管政策 导致了资产端质量恶化。

  资产质量恶化由两个原因引起:

  第一,宏观层面的信用风险升温,由于金融去杠杆、实体去杠杆,部分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偿债能力不如以往流动性充足的时期,而P2P对应的标的资产又是融资能力最差的小微企业,因此信用风险容易爆发。

  第二,P2P部分资产端集中在消费金融领域,而2017年底对现金贷的严监管导致消费金融企业逾期率明显上升,从消费金融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化来看,由于P2P的备案大限将至,优质的消费金融公司开始减少来自P2P的资金。

  因此P2P平台的资金更多流向了那部分融资能力较差、信用质量较差的消费金融企业,在这次现金贷监管冲击中受到的冲击较大。此外,还有P2P平台的借贷人在这次现金贷的监管环境下,恶意违约。这些逾期、违约的现象对于那些自融自担保的企业影响非常大。

  最后,备案大限将至,违规操作清零存量、控制增量,点燃违规平台的流动性雷点。

  上面提到的宏观环境的变化为P2P行业集聚的风险造成了较大压力,而直接点燃雷点的是原本计划的今年6月完成备案。

  2017年12月,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做好 P2P 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为完成备案,平台的违规操作将清零,在此期间也不能发行新的违规产品,那些依赖期限错配、借旧还新的项目将失去新的资金去承接,这就点燃了违规平台积累已久的流动性雷点。

  除违规因素扩大了备案的影响外,合规成本上升也使得经营能力较差的平台难以为继。为了应对备案,P2P平台的合规成本大幅提升,而且控制增量导致互联网金融的规模经济难以实现,此次备案延期又导致合规成本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比如第三方的报告时效性已过,需要二次出具报告。

  这些因素都导致经营能力较差的企业将此次的流动性风险转化为了盈利能力上的压力,难以为继。

  行业洗牌,政策新出

  据经济参考报消息,随着行业乱象不断显现,互联网金融平台管理新规正在加快酝酿推出。备受业内关注的“187标准”或将于近期正式落地。艾媒网获悉,即将于近期落实的187条网贷备案验收细则或涉及对所有平台分级管理,P2P平台或将被分为合规、整改、兼并、清退四大类。其中合规和整改的两类机构将进一步被纳入规范的范畴,兼并和清退则是以不同形式退出市场。分级分类工作预计在明年6月底完成。

       随着P2P企业的相继爆雷,行业进入洗牌期,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纷纷也为网贷行业发声。新华社发文称:“短时间内的集中‘爆雷’未必是坏事,这是行业进行自我净化的一个正常阶段。”在行业不断吐故纳新之后,迎接投资者的也将是更加健康开放的投资环境。“优胜劣汰是所有行业发展所遵循的规律,不能因为短时间内出现的问题就一味地否认它。”P2P行业能够覆盖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提供资金支持的领域,也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缩影。相关部门应加快行业整改的工作进度,将符合整改要求的平台做好备案登记,缓解市场紧张情绪,避免行业恐慌。

  人民日报则在其文章中表示:“有些平台退出,是正常的市场出清,也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经历整治和转型之痛后,网贷平台将会‘水落石出’,不规范的会出局,转型成功的会坚持到最后,真正成为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桥梁。”

  艾媒分析师则认为,“现在的确是p2p发展较为艰难的时刻,行业信誉跌至谷底、众多平台因资金问题被动或主动退出、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行业丑闻等。接下来,预计政府会更加规范行业发展,出台合理、统一、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惩罚行业中的蛀虫,给予平台、投资人继续坚守的信心和动力。其次行业内部必然会进行残酷的竞争淘汰整合,劣币势必会被良币淘汰,有发展前景的p2p平台建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平台信誉,后续行动操作才能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