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惊呆!揭秘“704校花”兼职骗局:披着兼职换购外衣的“校园贷”

   近日,一则“400多名大学生借校园贷不还被告上法庭”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诸多关注。

  报道称,来自广西、江西、贵州等地的400余名大学生从广西某金融公司借款后,因为未还款被该公司起诉,涉案学生无一应诉。学生们认为,“校园贷”等于非法放贷,他们借的钱不用还。

  该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纷纷指责这些大学生逃避责任、借钱享受等;但也有人认为“校园贷”是一个大坑,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发生这种事情有可原。不过,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披着兼职换购外衣的校园贷

  据艾媒网了解,这些大学生的被诉与一款名为“704校花”的产品密切相关。“704校花”是广西柒零肆金融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704公司”)推出的一款“兼职换购”产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贷款及商品分期换购,大学生通过兼职或现金还款等方式还贷。

  据“704校花”微信公号介绍,推出“704校花”产品的广西柒零肆金融投资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13日在南宁注册成立,在桂林、武汉、南昌、贵阳等19个城市陆续设立了实体办公点;同年10月13日,与“柳州银行”签订深度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16年6月,“704校花”共有5万学生用户。

  据法制周末报道,2016年1月,湖南长沙的女大学生李琦(化名)经同学介绍,了解到“704校花”项目在搞活动,学生可以先拿到电脑等电子产品,再通过“704校花”提供的兼职还款,不要交一分钱。

  当时,李琦正好也在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便加入了该项目,并且下载了“704校花”App。按照项目约定,李琦购买的这台电脑需要通过做一年的兼职来还账,每个月兼职36个小时,如果兼职时间不够,则需要以13元/小时抵扣账单。

  随后,李琦被拉进了一个“704校花”项目的QQ群,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布在街头发传单、小广告等兼职信息。

  不过要想获得兼职的机会非常困难。李琦回忆,经常一个兼职岗位发布出来,就会有很多人抢。2016年5月,李琦没有抢到兼职的岗位,未能做完规定的小时数,便按标准汇去现金作为应还款项;随后的8、9月份也是类似的情形,她只能用相应的现金来还款。

  同年10月底,她向704公司工作人员询问是否还清了账单,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不过随后11月却又收到对方的催收信息,称她5月有300多元的账单未还款,产生了3988元逾期费。

  不及时提醒或制造还款障碍,产生高额逾期费

  李琦表示,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学生逾期后公司不及时提醒,逾期费以所有借贷本金为基数计算。目前她本金基本已经还清,由于认为逾期费用并不合理,她便没有支付逾期费,对方也没有再催其支付。

  李琦的遭遇并非个案,还有400多名大学生因此成为被告。

  据澎湃新闻报道显示,多位身涉“校园贷”纠纷的学生在签订合同后,同样发现兼职很少、很难抢到,这导致很多学生只得用现金还款;之后,704公司推出一款App,要求通过App还款,但该App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如还款了仍显示逾期、无法充值还款等。

  不少学生认为,他们逾期并非故意不还款,而是跟704公司管理不当有关,平台工作人员在逾期很长一段时间后才通知学生,此时逾期费已达上千元;而且若逾期不还,每天需偿还借贷本金的千分之五,这样的计算方式不合理,不少学生认为自己被“704校花”骗了。

  艾媒网获悉,虽然有400多名大学生因此成为被告,但多位涉及“704校花”校园贷的学生称,“自己不知道是否被平台告上法庭”。他们表示,“704校花”逾期费用并不合理,本金确实应该归还,但不愿意额外承担如此高额的逾期费。

  涉诉公司官网无法打开,App无法注册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704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于2015年7月13日,法定代表人为潘建鹏,注册地址为南宁市高新区滨河路28号中国-东盟企业总部基地三期综合楼南宁广告产业园A栋905号房,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劳务分包服务、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等数十项。

  另外根据企业查询平台——天眼查的数据显示,704公司曾获得两轮投资,天使轮融资额近千万人民币,投资方为高盛,Pre-A轮融资额2000万人民币,投资方为红邑资本。

  为了进一步了解400多名大学生被列为被告的情况,7月6日,法治周末记者拨打天眼查显示的联系电话,却提示该号码为空号,公司网址也一直无法登录,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最新更新时间为2017年2月22日。

  同日,记者通过安卓“应用宝”下载安装“704校花”App后发现,平台上已经没有任何信息,获取手机验证码进行注册时也提示“注册失败”。

  法院:无一人主动应诉,仅3人签调解协议

  据媒体报道,自2017年年末起,南宁市西乡塘区法院高新法庭(以下简称西乡塘法院)陆续受理涉及704公司“704校花”产品的上百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

  主办该案的黄支革法官介绍,每个案件借款金额在7000元左右,大都拿来买高档手机和电脑。从目前受理的起诉上看,这些借贷的大学生来自广西、江西、贵州、湖南、湖北、四川、河南等全国多个省市地区的不同高校。

  6月22日,西乡塘法院发布了该事件的后续消息,截至6月初,该系列案件已超120件,还有200余件在办理立案,案件陆续进入开庭审理阶段后,无一学生到高新法庭应诉,法庭依照相关姓名地址邮寄的法律文书也多遭到拒收。

  据此前媒体报道,在校学生们消极应诉的现象引发了法官的担忧,为此,高新法庭法官于6月初赴贵州省贵阳市,到学生们就读的高校了解具体情况,同时,系列案原告向高新法庭法官出具了调解方案:“如被告一次性付清本金和诉讼费用,原告放弃利息、手续费、违约金(在合同中有约定)等诉讼请求,并同意结案。”虽然贵阳某高校有3名学生与原告方达成了调解协议,但在法官们从贵阳市返回南宁市的一周时间里,再无一名学生主动联系法官。

  网络借贷成互联网金融舆情危机高发区

  2016年以来,包括银监会、教育部等多部委先后发文,对校园贷进行整治。2017年6月,当时的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不过在如此的监管高压之下,部分网贷平台仍然在进行校园贷业务。

  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2018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舆情监测分析报告》,在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上的舆情热度较高,其中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热点所在,其搜索热度远高于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等。而由于校园贷非法业务的不断曝光和发酵,校园贷业务在过去一年饱受非议,相关负面事件频频引起舆论场的巨大反弹。

  艾媒咨询分析师刘杰豪表示,现金贷最大的危害是其产品定位,在大额信贷方面已经被银行所垄断,对小额信贷有需求的人群都是收入水平不高,还款能力不强的年轻人,这就导致出现众多违约欠款的现象出现,因此也出现了众多暴力催款或者违法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