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遭质疑!美团点评被指多元化业务需整合 多线作战危机并存

  美团点评近几个月以来动作频频,最开始登陆出行界,之后收购摩拜单车,最后又和滴滴在无锡打起了外卖补贴战,如今更是深陷赴港上市风波。对于美团点评的上市传闻,官方目前并未作出回应,而行内专家认为上市一举操之过急,备受质疑的美团点评的上市将迎来什么样的挑战呢?

  传美团点评于22日提交港股招股书 官方不予置评

  美团点评成立于2010年,起步于“团购”业务,后逐步拓展至本地生活服务的餐饮、外卖、酒旅及出行业务,已跻身新一代互联网龙头。

  继小米之后,最近有消息称,美团点评赴港上市的时间表也要确定了:美团点评将于6月22日,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IPO承销商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美银和华兴资本。

  不过对于提交IPO申请一事,美团点评方面却表现得相对谨慎,其有关负责人在回应《证券日报》记者时表示:“对于市场传闻不予置评。”

  资料显示,美团由王兴于2010年创立。美团点评成立于2015年,来自于美团和大众点评150亿美元的合并。截至2017年底,美团点评拥有6亿用户,2.9亿购买用户,5300万日活跃用户,2017年GMV(即成交总额)达到5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40亿元),同比增长50%,线上日订单量峰值突破2700万单。

  早前,就有媒体报道称美团点评计划最早本月在香港提交约合60亿美元的IPO申请。而为了避免稀释股权,美团点评计划按照港交所规定考虑出售该公司约10%的股份,以此计算,美团点评的目标市值将达到600亿美元。

  2017年10月,美团点评完成最新一轮融资40亿美元,投后估值约为30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企业已经有小米、猎聘、51信用卡、映客等众多行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而小米还将成为首家CDR+港股上市公司。但由于小米表示以境内为主上市地,小米在港集资的规模或由约550亿元缩减至390亿元,这意味着美团点评集资规模有机会多于小米,有望成为香港近两年最大型IPO。

  早在今年3月,网上就传出美团点评正在讨论最早于今年年内在香港IPO的消息,若政策允许,美团点评也将考虑在中国内地上市。

  今年4月15日,有消息称美团点评将在2018年内赴港IPO前开启一轮私募融资。针对开启新一轮私募市场融资传闻,美团点评回应称为不实消息。

  被指太急于上市 各业务间缺乏“连接器”

  对于美团点评上市一事,业内专家称,在多元化业务还未完全整合之前,美团点评就启动上市步伐,有点操之过急,并称,上市后,美团要保持自身优势,打通各个业务,形成一体化的服务十分重要。

  餐饮业分析师、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认为,美团点评上市这步棋有点急,“美团点评在收购摩拜单车后,实际上把布局撑大了,可以说是在生活服务的‘食住行’做到全覆盖。但现在还需要时间去做资源整合,现在为实现上市这个目的,只是有规模,但还没有做出规模效应。因为网约车、旅游这些业务现金消耗大,盈利模式还不清晰,仅靠刚刚稳定的外卖业务是很难拉动的,搞不好还可能演变成了拖累主营业务的包袱”,他解释称。

  那美团点评为何要上市呢?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分析称,眼下,美团业务线越铺越广,且各项业务均面临激烈角逐,也正是因为这种大肆扩张,美团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持。

  另外,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去年10月美团点评完成腾讯领投的40亿美元融资时,外界便分析认为,前有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后有多方资本带来的盈利压力,美团突破窘境的唯一出路是———上市。梳理美团系列融资历程可知,美团、大众点评、合并的新美大,十几轮融资下来,整体融资总额已达近百亿美元,有三十多家投资机构参与。

  有报道梳理美团点评的发展历程显示,2013年以前餐饮平台属千团大战阶段,2013年到2015年则是“T字战略”阶段,在团购这一“横”之下,美团业务加速扩张,尤其是在2015年与大众点评合并组建新美大开始,业务架构体系不断调整,被外界指是走向一条“大而无边际”的道路。

  据不完全统计,这三年间,美团涉足的品类有电影、外卖、餐饮、酒店、景区门票、亲子、婚庆、实物电商、KTV、丽人、母婴、保洁等十余类。尔后经过多次调整,2017年1月,美团点评以内部信的形式,宣布餐饮、酒旅、综合(餐饮之外的本地生活服务)三驾马车形成,开启“三驾马车”战略,新增业务只有四项(打车、民宿、共享充电宝、掌鱼生鲜),但无论哪项都围绕餐饮、酒旅、到店综合展开。日前,南都记者曾报道,美团点评将掌鱼生鲜升级成小象生鲜,并宣布小象生鲜是其旗下生鲜零售业务唯一品牌。

  通过美团点评的发展历程可知,其业务范围过广一直被外界诟病。陈礼腾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美团点评的一系列动作证明他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家综合性生活服务电商平台。他认为,尽管美团点评的业务覆盖广泛,但各个业务之间尚缺乏较完善的“连接器”,上市后,美团要想保持自身优势,打通各个业务,形成一体化的服务十分重要。

  旗下钱袋宝违反客户备付金规定,遭央行处罚

  在上市传闻不断的时势下,美团点评旗下的钱袋宝吃央行罚单一事又将美团点评推到风头火势下。

  6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在官网上发布了行政处罚信息,7家支付公司共计被罚14万元,处罚时间为6月4日。

  此次被点名的7家支付公司分别是中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以下简称中付武汉分公司)、北京钱袋宝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以下简称钱袋宝武汉分公司)、北京畅捷通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以下简称畅捷通湖北分公司)、武汉市金源信企业服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源信)、武汉城市一卡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一卡通)、供销中百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供销中百)、湖北蓝天星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天星)。

  其中,钱袋宝武汉分公司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给予警告处分,据了解本次已经是钱袋宝第三次吃罚单了。

  钱袋宝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404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信息服务业务等。

  资料显示,2016年9月底,美团点评宣布完成对钱袋宝的全资收购,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此后不久,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就违反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定、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对钱袋宝罚款12万元。2017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就钱袋宝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和《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罚款5万元。钱袋宝三次罚款共计被处罚17万元。

  不得不说,钱袋宝三次吃央行罚单还是给了美团点评带来了负面舆情。

  上市不等于终点,美团点评将面临更多挑战

  虽然目前美团IPO的消息还没有得到最终的确定,但此次向港股申请IPO,如顺利,意味着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上市并不等于是重点,而是新的开始。业内专家称,上市后,美团要保持自身优势,打通各个业务,形成一体化的服务十分重要。

  而未来公司在多线面临较为充分的竞争,如外卖与饿了么继续纠缠。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18年第一季度,饿了么与百度外卖仍占优势,市场用户份额占比达55.0%,美团外卖占比40.8%紧随其后,市场格局两家独大。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饿了么归入阿里、美团发展多元化业务,行业内发生一系列事件,但2018年第一季度依然维持用户份额集中于饿了么和美团两大巨头的局面。可见,美团在外卖与饿了么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此外,美团点评面临的竞争还包括到店领域口碑较快发展;试水的新零售将面临盒马、京东到家等竞争;旅行业务携程系占据过半市场份额,飞猪旅行成长迅速;出行业务滴滴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公司以较充足的现金储备多线作战危机并存。

  而未来核心在于生态化之后的服务壁垒提升,必须创造产业链效率提升粘性。如到店业务通过美团云赋能线下商户,发展供应链金融、支付能力,帮助合作商户降本增效,协助餐饮商家的食材B2B采购全链条服务等。始于链接,走向效率才是长期壁垒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也同样正计划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双方极有可能在下半年于香港展开融资战。据媒体报道,滴滴最快下半年启动上市,目前已初步决定落户香港,不排除以同股不同权的形式上市。目前滴滴的最新估值约550亿美元,预计最终上市时市值或能达到700亿–800亿美元。